確診後該怎麼做?康復標準是什麼?解隔離條件完整解析
確診後7天就能解隔離?快篩陰性卻還有傳染力?完整解析居家照護流程、解隔標準與常見迷思,醫師提醒這些關鍵症狀要注意!
確診後完整SOP!從通報到解隔離全攻略
▌最新防疫規定重點整理
5月26日起「快篩陽=確診」新制上路,但很多人還搞不清楚最新流程。根據疾管署公告:
- 家用快篩陽性後必須完成視訊診療才算正式確診
- 醫師會用3大標準判斷:快篩試劑是否合格/操作是否正確/症狀是否符合
- 新制上路後每日確診通報量暴增30%,這些事你絕對不能做錯!
▌確診後4階段處理流程(圖文版)
▶ Stage 1:視訊診療準備事項
- 快篩陽性立即拍下試劑+健保卡同框照
- 下載「健康益友APP」或查詢視訊診療院所清單
- 準備好常備藥物:退燒藥/止咳藥/體溫計 ⚠️ 特別注意:65歲以上長者可直接領取Paxlovid抗病毒藥物
▶ Stage 2:通報系統填寫秘訣
- 收到簡訊後1小時內要填完確診者自主回報系統
- 同住家人「3+4」計算機:以確診者採檢日為第0天
- 公司請假證明申請:可下載「數位新冠病毒健康證明」
▶ Stage 3:居家照護10大守則
- 單人套房要維持對外窗開啟狀態
- 每天2次用漂白水消毒門把/電燈開關
- 垃圾要用雙層垃圾袋綑綁後靜置3天
- 外送餐點需用「無接觸取餐」方式
- 出現「喘不過氣」立即撥打119關鍵字:「確診者呼吸困難」
▶ Stage 4:解隔離判斷3大指標
類型 | 天數計算 | 快篩要求 |
---|---|---|
居家照護 | 7+7 | 無須採檢 |
醫院輕症 | 5+7 | 2次陰性 |
中重症 | 10+7 | PCR陰性 |
▌陰性後還有傳染力?醫師曝關鍵數據
台大醫院研究顯示:
- 解隔後3天內仍有4.7%具傳染力
- 咳嗽超過2週要當心「長新冠症候群」
- 家用PCR檢測準確度達98%,但要注意「採檢深度要達2cm」
常見5大錯誤觀念:
- 以為退燒就等於康復(病毒仍潛伏)
- 解隔後立刻運動(恐引發心肌炎)
- 共用衛浴後只噴酒精(要用漂白水消毒)
- 忽略環境通風(氣溶膠傳染風險)
- 快篩只做單邊鼻孔(易出現偽陰性)
▌職場復工必知權益
勞動部最新規定:
- 雇主不得要求提供解隔後陰性證明
- 7天隔離假需給付全薪
- 若出現「腦霧」症狀可申請職災認定
▌特殊族群注意事項
✔ 孕婦確診:胎動減少要立即就醫
✔ 兒童確診:觀察是否出現「指甲發紫」
✔ 慢性病患者:每天量測3次血氧值
✔ 寵物照顧:貓狗可能被傳染需隔離
▌QA總整理
Q:快篩陰陽反覆怎麼辦?
A:建議改用「深喉唾液PCR」檢測,準確度更高
Q:可以請家人幫買快篩嗎?
A:可透過「快篩實名制2.0」代購,每週限購1次
Q:居隔通知書延遲收到?
A:可至「數位證明平台」補申請
最後提醒,解隔後2週內要避免三高飲食,中醫師推薦可喝「冰糖燉水梨」幫助修復呼吸道,若出現異常疲倦感可能是心肌炎前兆,務必立即回診檢查!